十二怒漢

得獎紀錄

提名

奧斯卡最佳導演

奧斯卡最佳影片

奧斯卡最佳劇本改編獎

※本片於2007年以具有「文化、歷史與美學的重要性」,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選入國家影片檔案庫永久保存。

故事介紹

陪審團制是美國司法制度和民主政治的特有精神。

其中有關「合理的懷疑」、「懸判」等法律名詞不斷在片中出現。

片中描述12名陪審員面對一名被控一級殺人罪的18歲少年時,

所經歷的折衝和協議過程。

依照法律規定,

所有陪審員必須對有罪或無罪做出一致的票決,

否則必須宣佈懸判,

另交法官裁決。

第一次投票時,

除8號陪審員投下無罪票外,

其他11名陪審皆主張有罪裁決。

8號要求團長再度票決後,

獲得9號陪審的支持。8號陪審員堅持立場,

採取「柔性銷售策略」,

逐一爭取其他陪審員的支持,

終於由逆轉勝,

原先的一比十一變成十一比一,

終至達成一致無罪裁決。

12名陪審員在折衝的過程中,

流露出不同的背景、性格、偏見、道德勇氣與司法公義。

本片兩大特點:(1)全片皆在單一室內場景拍攝,法庭、洗手間和法院三個場景,

只佔總長96分鐘中的8分鐘;(2)被告、被害人、目擊者與12名陪審,皆以那孩子、

他的父親、老人、女子和編號稱呼。

唯一的例外是當被告少年獲無罪開釋後,

兩位陪審步出法院,

才在互相問候中道出全片唯一的兩個名字:戴維斯(8號)和麥克卡多(9號)。